学习的八个境界
本周读完了梁漱溟先生的自传文集《我生有涯愿无尽》 (opens new window),书中讲到的学习的八个境界非常精妙通透, 实乃大师的智慧所在。
第一层境界:形成主见
用心想一个问题,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,形成自己的判断。
【正如李笑来老师所说:对一个问题想得足够久了就会形成自己的看法。】
第二层境界:发现问题
有主见,才有你自己;有自己,才有旁人,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。
第三层境界:融汇贯通
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,感到亲切;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,感到隔膜。有不同,就非求解决不可;有隔膜,就非求了解不可, 不求甚解这个学习方案绝对不适合程序员,因为这会给你的程序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。
第四层境界:知不足
用心之后,就知道要虚心了。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,不足以解决问题。需要寻求更合理,更快速的解决方案。
第五层境界:以简御繁
你见到的意见越多,专研得愈深,这时候零碎的知识,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;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,整个的组织。 如此,就可以算成功了。到了这时候,才能以简御繁,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。凡有系统的思想,在心里都很简单,仿佛只有一两句话。 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,总不过一两句。
【我一直相信简单就是美,不管是设计还是程序,因为这也是计算机的诞生的哲学依据 -- 世界万物都可以用 0 和 1 去存储和表现。】
【这个时候,你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,你读书的速度会非常快了,因为对你来说,一般的书里,新的东西已经非常有限了, 你每本书只需要快速翻一遍,就能指出书中的关键之处,可以说对于普通的读书人来说,你已经是一个"会武功"的人。】
第六层境界:运用自如
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,那学问必是没到家。如果学问已经通了,就没有问题。
真学问的人,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。假学问的人,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。
第七层境界:一览众山小
当你对一门语言或者技能精通之后,你再去看别人或者自己早期的创作,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。 这个浅薄,那个到家,这个是什么分数,那个是什么程度,都知道得很清楚;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,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。
【这让我想起万维钢老师的那篇《强力研读笔记》中的一段话:如果你读书读的足够多,你会有种难得的经理:感受人类知识的进步。 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在这本书里是这个说法,一段时间后有人又写了一本书, 引用更有力的证据,把这整个结论的给推翻了。有时候你会认同新的结论,有时候你会反对。有时候必须从几本书中判断那个结论才是更靠谱的。 有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其实他们说的都不对,只有你知道更靠谱的答案。读书读到这个层次,你就跟作者完全平等了,你甚至可以俯视它们, 评判他们之间的高下。】
第八层境界:通透
所有的学问在思精理熟之后,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。
【到了这个层次,你就能像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独孤求败一样,做到"天下武功,无不为我所用",做到 "出手无招,随心所欲"】
本站博文如非注明转载则均属作者原创文章,引用或转载无需申请版权或者注明出处,如需联系作者请加微信: geekmaster01